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喜迎建校70周年人工智能学院成功举办研究生创新教育讲座暨CCF走进高校/CSIG中国行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0-20

点击次数:

2025年10月18日,在中原工学院迎来建校70周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由人工智能学院精心承办的“CCF走进高校/CSIG中国行”活动在4号教学楼101报告厅盛大举行。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报告厅内座无虚席,20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期待这场学术盛宴的开启。活动由人工智能学院刘军发教授担任主持人。

活动伊始,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陈东义教授率先登台致辞。他代表学院对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中国图象图形学会(CSIG)各位专家的远道而来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陈教授指出,学院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创新发展,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CCF及CSIG人机交互专委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开展深入广泛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学院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随后,CCF郑州分部主席吴怀广教授发表致辞。他简要介绍了CCF郑州分部的发展情况,强调学会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吴教授表示,学会将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高校在人才交流、会员建设、项目申报等多个方面的互动合作,共同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学校研究生处副处长、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张雪松与科技处副处长张恒也分别上台致辞。他们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指出此次活动是校会合作的一次重要契机。学校期待以此为新的起点,与学会深化合作,共同构建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科研任务攻关的长效机制,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突破注入新的活力。

在学术报告环节,南开大学周宇教授以"多模态文档大模型幻觉问题及缓解方法研究"为主题作报告,所提方法显著改善了主流开源模型的OCR任务表现,为多模态大模型的可视文本感知能力提升提供了有效路径。

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宁波大学徐龙教授,带来"基于因果注意力的深度学习太阳耀斑预测模型"的主题报告。报告针对现有深度学习耀斑预测模型侧重数据相关性而非因果性、面临数据集正负样本严重不平衡的问题,提出融合因果推断的深度学习模型CausalNet,该模型为提升耀斑预测模型鲁棒性和物理可解释性提供了新方法。

北京邮电大学张成文教授,以"从工具到伙伴:大模型智能体重塑高校教育生态的探索与思考"为题分享观点。提出高校应用大模型智能体的实施路径与未来展望,为高校教育生态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兼具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探索思路。

北京工业大学段立娟教授,聚焦"基于人工智能的脑电接口技术"作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的深度融合正推动人机交互迈入"意念互联"新纪元,AI技术依托深度学习与自适应算法,为突破传统BCI信号解析精度低、个体适配性差等瓶颈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黄进研究员,以"人机增强智能与笔交互技术的教育应用"为主题作报告。报告强调,人机增强智能与笔交互技术正深刻重塑未来教育生态,前者将大模型和教师的能力结合实现个性化教学内容生成,后者通过自然高效的笔式交互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该报告为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与自然高效学习提供了参考。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围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与各位专家展开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耐心细致地答疑解惑,现场思想碰撞不断,学术氛围浓厚。

本次“CCF走进高校/CSIG中国行”活动不仅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高水平的学术盛宴,更在建校70周年的重要时刻,搭建起高校与学术组织深度协同、共谋发展的桥梁。活动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思想融合,进一步拓展了师生的科研视野,激发了创新热情,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人工智能学院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持续深化对外合作,加快创新步伐,奋力书写新时代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崭新篇章。

关闭

电话:0371-62506130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双湖经济开发区淮河路1号

邮编:45000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 © 中原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